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

從《叔本華論文集》一書,來談我看叔本華。

歐洲當代思潮 讀書心得報告

書名:叔本華論文集(Schopenhauer Essays)
作者:Arthur Schopenhauer,1788-1860
譯者:陳曉南
出版社:志文出版社
初版:1969年4月 再版:2001年5月
ISBN:957-545-025-6

在這一學期的歐洲當代思潮課程中,老師曾在教學講義中的第四講,向我們介紹「近代西方哲學的淵源與發展」,使我們對哲學的形成及其體系,有了初步的了解與概觀。然而我對其中的一部份------近代哲學的興起,特別感興趣!因此決定以此為範圍,找尋我所感興趣的題材來閱讀;在經過了諸多思量,我乃決定:叔本華和其哲學思想,為當前最令我感到有趣的題材,理由在於:何以叔本華對於後來的存在主義(existentialism)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?我想,這當中必然有相當的奧秘與關聯存在,因此我若能對叔本華及其思想有更多的認識,這樣可以幫助我對存在主義有更進一步的理解。在【叔本華論文集】一書中,裡面有十一個不同的主題,叔本華在其中暢談、論述自己對這些主題的看法,可以讓我在較短的時間內,捕捉到作者的思想輪廓,所以此書無疑成了我最佳的選擇。

以我對叔本華的了解,我認為他是一位很「特別」的哲人(套用時下年輕人的術語:怪ㄎㄚ一隻 註1)。老實說,我蠻喜歡叔本華的思考方式,直接而犀利;對於事、物的觀感,他總能撇開一般人所會有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成見,而以一種較接近生物本性或本能(instinct)的觀點出發,來思考問題本身。然而,我對叔本華其人的個性(character)卻十分地不敢恭維,我覺得他的為人相當偏激(cynical)。雖然,叔本華是影響現代思想與藝術界非常深的偉大悲觀哲學作家,更有人以天才或天生的哲學胚子來讚賞他,可是一個過度自信與驕傲的人,卻也可能在無形中替自己埋下致命傷;例如:電影A Beautiful Mind 裡的主角John Nash 註2,曾與他在Princeton University的同學下圍棋,John Nash自信自己在這場對弈中已經算好了所有棋步,必勝無疑,然最後卻仍是敗給了他的同學,此一例證舉出,天才雖在才智或某些才能上優於常人,但仍是有判斷錯誤的時候。叔本華,很湊巧地在他的一小部份論述裡,犯了這種毛病。誠然,我必須附帶提及一點:我所讀的Schopenhauer Essays,為陳曉南先生所翻譯的中文本,譯者畢業於台中師範學院,現職專業譯述,然而我無從得知,此翻譯者是否有足夠的哲學知識背景,而來從事此哲學作品的翻譯,因此我的解讀與看法,或多或少必然受到譯者所用的詞彙所影響。

在讀叔本華的作品時,我常常會被他作品中的某一段內容所驚震,而佩服他的機智(wit and wisdom)與批判思考(critical thinking)。例如:在談「讀書與書籍中」,叔本華曾言:『讀一個自己從未深入思考的問題是危險的,我們讀書是別人替我們思考,我們不過是再重複作者的精神過程而已。所以一個人如果鎮日讀書,他將逐漸失去思考的能力。』作者明確地指陳出,一個飽讀詩書的學者,只代表他的記憶力不錯,卻不能代表他一定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,這句話用至今日,仍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觀念;在此,我想引用另一個有趣的佐證,那就是:現今青少年有一種遊戲機,遊戲的程式設計師在各個關卡中,設計了難易不一的難題與陷阱,遊戲者必須在一次次的遊戲中試驗與探索,才能在關卡中尋求突破,可是遊戲軟體公司,另外要求程式設計師設計出一些指令、秘訣(俗稱金手指),並且另外發行這些「金手指」以謀求更多的利潤,而遊戲者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「破關」(即通過遊戲的每一關卡,而獲得最後的勝利),往往會去購買那些「金手指」來閱讀;其實換一個角度來想,「讀書」有時候是一種獲得知識的作弊方式,與上一個例子中的遊戲者,去購買「金手指」來閱讀並無不同;「讀書」抹殺了一個人的思考過程,甚至造成了一個人的思想的「被強姦」,而「金手指」則減少了遊戲者的挑戰感與刺激感,甚至導致遊戲者每每遇到難關,就一定得依賴「金手指」不可的地步。

從叔本華的作品當中,我覺得他有兩個鮮明人格特質:一個為悲觀(pessimism);另一個為過度的自信乃至流於某種特定的偏見(prejudice)。在他的「生存空虛說」中,叔本華認為人類的存在,並非有什麼偉大的意義(甚至是無意義),可是他並不因此同意,人類為此緣故便可以放逐自己、恣意享樂;在他的想法中,他悲觀地認為:生存的形式是「不安」的,而人生其實沒有真正的價值,人類一切的行為都只是被「需求」與「迷幻」所支配。悲觀或樂觀(optimism),以我的觀點而言,只是一個人,他如何來看待他自己的生活方式,因此不應該有所謂「好或壞」的價值評斷。不過,在叔本華的「論女人」中,所流露出偏見,卻是不爭的事實,文中所提及的觀點,皆以一個男性為中心的立場,獨斷地認為:女人生來體能較為虛弱,需要男子的保護與供養,她的生命依附於男人,並且以滿足男子並繁衍與照顧後代子嗣為天職,因此她所需要做的是,如何讓一個男人死心踏地的喜歡她;然而,此一觀念用於現今社會,早已不符合現代潮流與實際情況,而且肯定會被不少婦女團體咒罵其為沙豬(chauvinist)。

叔本華出生在一個家境富裕的環境中,接受良好的教育,通曉法文、德文、英文,早期並隨父母旅行足跡遍佈歐洲,接受不同的經驗和閱歷,在他長大之後一度進入醫學院就讀,而後轉為攻讀他所感興趣的哲學,當然他也相當熟捻各類的藝術作品;之後,他的哲學想法,對其他後進的思想家、文學家…..也造成相當多的影響,例如:尼采、齊克果、華格那等人。因此,一個天才的出現,必須有很多條件的相互配合,不論是他父母親的栽培,或是他自身的勤學與慎思,當一切條件都聚齊後,才可能產生這樣的一位熠熠之星;而『哲學』,其實所探討的也並不一定是生命存在的意義或真理,也許應該解釋為:每個時代的人們(或是哲人),對事、物的某一種看法。因此,雖然叔本華的某些哲學思想,在現代可能已經不再適用,可是那一些偏頗的想法,無疑是觀念演進的最佳證據,那樣鮮明而深刻地映照在今人的身上,提醒我們哲學思想是不斷改變而富有生命。


註1『怪ㄎㄚ一隻』:「ㄎㄚ」為台語發音,即「腳」的意思;
整句意思相當於英文中的a freak or a weird person.

註2 A Beautiful Mind:為真人真事所改編的電影,主題為精神分裂症的探討,該電影並於2002年獲得Best Picture, the 74th Annual Academy Awards.
John F. Nash, Jr.:Winner of the 1994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


參考資料:叔本華論文集
http://www.nobel.se/economics/laureates/1994/nash-autobio.html

2002